行业商情

行业内卷的五大根源:大隐于水在2024年全国防水技术交流大会上的发言

来源: 大隐于水 投诉反馈
声明:本文及文中图片系网络转载,供学习交流使用,若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著作权,请联系fsclzs@qq.com,核实后我们将立即修改/删除。

“如何全面、深刻理解防水行业已进入至暗时刻的论断?”“防水行业内卷的根源是什么?”

近日,第二十五届全国防水技术交流大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,大隐于水第三次受邀做大会专题演讲,重点对以上两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
大隐本次演讲的题目为《防水行业至暗时刻的思考》,以下为主要内容。

image.png

如何深刻、全面理解防水行业至暗时刻?

中国经济已进入多个经济周期低谷叠加期,防水行业无可阻挡地进入近三十年来的至暗时刻,这一点已成为群众们的共识。

如何深刻、全面理解“至暗时刻”的前因后果和内涵,对于我们认清当前形势,制订得当的战略,升级经营能力,是相当有必要的。

大隐以为,深刻、全面理解“至暗时刻”,有六个方面是不可忽略的。

其一,地产问题衍生出的三大死结,短时间内难以解开。

有一种说法,认为地产债务问题的自挤脓包,是为了应对美元加息。不管真实的出发点如何“理想丰满”和“高瞻远瞩”,但地产硬着陆事实上衍生出三大死结:上下游遭受剃头式打击,哀鸿遍野;土地财政被釜底抽薪,地方基建陷入停滞,地方债务危如累卵;居民消费信心遭受空前重挫,修复和重振难度超乎想象。

面对这三大死结,对于长期依赖地产大粮仓的防水行业而言,要做好战略腾挪工作。

其二,凯恩斯主义困扰全球经济。

福利凯恩斯主义、金融凯恩斯主义、政府投资凯恩斯主义,绝大部分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凯恩斯主义下走向泥淖。

image.png

截至今年3月底,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(M2)达到了42.1万亿美元,超过了美国和欧盟货币供应的总和,且M2与GDP之比接近250%,全球范围罕见。我们所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,本质上还是属于凯恩斯主义范畴。

根据相关数据,目前全国地方债务余额已超过110万亿人民币(包括城投债在内)。2023年全国地方发行再融资债券46803亿元,同比增长79%,这说明在后土地财政时代,地方政府主要靠再融资债券在“续命”。

最近,通过发行长期或者超长期国债来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的说法,开始甚嚣尘上。但在大隐看来,这只是缓释型“芬必得”,它是有限度的,并非灵丹妙药。

大隐的建议,幻想可以有,但不能孤注一掷。

其三,人口红利模式亮起红灯。

2023年我国人口出生总人数为902万人,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?

从人口基数和社会发展程度两个维度来看,2023年的人口出生数量,要远低于尚处于抗日战争的1944年和处于饥荒困境的1961年图片

如果连人口红利都不能倚靠了,决策者们的思路不得不要做相应的调整和转变。我们呢?

image.png

其四,脱钩断链3.0即将到来。

当地时间12月17日,美国总统选举进入决战的选举人团投票阶段。无论是拜登连任,还是特朗普回马金枪,脱钩断链3.0都将上演。韬光养晦已没有可能,勒紧裤腰带成为常态。

其五,登上“新殖民主义”的菜单。

经济问题专家卢麒元认为,俄乌战争只会有两种结果,一种是俄罗斯按下核按钮;另一种是乌克兰战败被肢解。

最近,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了一句非常露骨且有深意的话:“在国际体系中,如果你不能坐在餐桌上,那么你就将出现在菜单上。”

俄乌战争本质上属于“新殖民主义”的代理人战争,不管战争如何收场,有一点是肯定的——各方都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,包括我们。

其六,人工智能时代脚步声急。

2024年,OpenAI相继推出了ChatGPT最新版本和Sora,预示着人工智能时代距离我们又近了一步。

对于防水行业而言,在短视频和直播热潮中事实上沦为了看客,在即将到来(10年内)的AI时代,我们还会继续被边缘化吗?

综上所述,对于“至暗时刻”,我们要多维度去理解,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。至于那些危机,何尝不是机会?至于那些有限的机会,如果我们无视,它必将带来另一场危机。

内卷产生的根源

在行业至暗时刻,我们起码面临三大痛点——

市场缩水+产能过剩,呈现百业凋零之势;零和博弈+盈利见底,行业极度内卷;战略迷失+江郎才尽,众生束手无策。

第二个和第三个痛点,我们是有机会去解决的。由于发言时间限制,大隐重点谈谈第二个痛点,分析一下行业内卷产生的根源。

大隐以为,行业内卷的根源起码有以下五个原因。

第一:产能严重过剩,需求大幅下降。

凯恩斯主义之下,所有低门槛且曾经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是如此。如果需求和供给的实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话,内卷势必成为必然,唯有“卷王”才能活得更久。

第二:产品/服务的低水平同质化。

注意,大隐用了“低水平”同质化这个定语。“低水平”指的是距离世界领先水平,距离消费者的需求,差得很远。

低水平同质化基于两点:忽略消费者需求和体验;创造价值的能力孱弱。我们往往只满足于“符合国标”,满足于“打败竞争对手”。

任正非听某日本代表团吹嘘,说中国人在日本扫货和网购,五年累计达到3万亿美元,他非常愤怒,认为这是中国企业界的耻辱。做企业就是“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”,“所有的价值观、文化和实力,最终都要体现在你的产品和服务上,否则就是话术和废话!”

想想“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”这句话,扪心自问一下,有哪家公司的防水材料和服务,真正对得起天地良心?

“内卷”本质上是对低水平同质化的惩罚和警示,“内卷”就是因果。

第三,内卷是灰暗人性的折射。

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罗翔教授有一句网络名言:“还有什么比人更坏吗?我们经常骂人说猪狗不如,我认为这是对猪和狗的侮辱……”

大隐更认同荀子的“性恶论”,人性的自私、贪婪,注定人类社会无法摆脱“熵增定律”的宿命,不择手段、无视秩序,如果成本不高,必然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。

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健全、执法部门的恪尽职守和强制手段的震慑,“内卷”乱象大致是无法遏制的。

第四,关键性市场资源稀缺。

在非常时期,优质市场资源凸显出其稀缺性和决定性。

绝大部分企业在资金、人才、技术、渠道和大客户等市场关键资源的再造和整合上,几乎难有作为,在“马太效应”下,迟早走向资源枯竭。

就拿人才话题来说,美国麦肯锡公司有一项调查显示,最优秀员工的绩效比普通员工平均高600%。大隐曾经跟某上市公司营销副总裁交流,他介绍该公司营销团队人均成单率为7.5%。

这两个数据说明了什么?

大隐认为至少说明两点:优秀营销人才的能效是惊人的;即便是龙头型上市企业(营销人才相对更优秀),依然有无限的能效挖掘空间。

如果你公司的营销团队不足够优秀(事实上,大部分企业只能引入一些三流的人),在竞争层面上的同质化也就无法避免了。

反过来,如果你能够在营销人才的培养上寻求到突破,有办法将更高比例的三流人才打造成一流战士,将人均成单率提高到比7.5%更高的水平,比如说15%,那么者对企业的改变,将是天翻地覆的。

这样的企业,仅凭借这一个点上的突破,即便是基于同质化的产品/服务和战略,都足以在内卷中获得优胜。

而这项工作,正是大隐于水这些年致力研究的方向。

我们打造了一个“营销人才蝶变计划”的系统训练课程,致力于推动三流人才蝶变为一流战士,成为中国营销实战领导课程。

这个课程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四点:重塑认知(认知是决定性的);升级算法(非对称竞争思维,升维打击,道术合璧);训战一体(TECE循环,超越实战);知行合一(知而不行为不知,坚持知行合一循环)。

“营销人才蝶变计划”包含20课时,两天两晚,近期将开班,有兴趣的群众可以联系我们。

资金、技术、渠道和大客户等稀缺市场资源领域,思路也是一样的,从三流到一流的空间很大,取决于你有没有足够的认知和正确的行动。

第五,认知上的禁锢。

从某种意义上讲,“认知上的禁锢”是内卷最本质的根源。

杰克·韦尔奇说过一句让人回味无穷的话——“你知道了,但只有我做到了!”

任泽平在其《实战经济学》中引用了一句话——“我明白所有道理,但仍然过不好一生。”

以上两句话,深刻映射出我们在认知上普遍存在着深重的误区,其不自知。

就经营而言,比如说我们如何看待需求?(我们起码要深刻了解和领悟定位理论,要洞察市场需求)如何看待人力资源?(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吗?)如何理解核心竞争力?(别人认识不到或者不够深刻,别人做不到,且有利于竞争的,就是核心竞争力,不要形而上学)如何看待直播?(我们是没有时间吗?还是没有新的能力?)如何看待以往的成功?(包括经销商的成功,凡属不能复制的,都是伪经验)如何看待当下和趋势?(机会更喜欢化身为挑战和风险,我们的洞察力和认知够吗?),等等。

认知上的同质化,注定了内卷与你如影随形。


微信群
防水材料招商网是一把防水营销利剑

相关文章


首页 电脑版 联系我们 返顶

© m.fsclzs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4 fsclzs.com 豫ICP备12009139号

Copyright © 2016 fsclzs.com 豫ICP备1200913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