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屋顶形式的演变

来源: 网络 投诉反馈
声明:本文及文中图片系网络转载,供学习交流使用,若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著作权,请联系fsclzs@qq.com,核实后我们将立即修改/删除。
屋顶形式不同,选择防水材料也不同,细部防水构造更不同。屋顶形式分为两类,一是坡屋顶,二是平屋顶。近几年有人误把渗漏水的原因归结到平屋顶的“平”字,认为坡屋就不会渗漏水,因此有必要讲点屋顶的发展变革史。 
(1)屋面防水的两种形式。 
  一是构造防水。利用水向低处流的特点。把屋面作成坡度,雨水沿斜坡顺流而下,排出屋面。防雨材料不必封闭,只要坡度大,上下左右搭接合适,雨水就不会流进室内。故有“瓦缝透风,雨水不入”之说。用于构造防水的材料是片状瓦,上下相压,邻瓦相搭,鳞次栉比,不粘结,任取其中一块也不影响“四邻”。 
   二是材料防水。充分发挥材料的不透水性能,长时间水泡不会透过。因此,不必要求屋面作成坡度,自身连片成整体密封,允许屋面上积水,如蓄水屋面则是长期积水的。  >>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标准
   构造防水和材料防水并非并列的,从历史进程上说,构造防水在先,材料防水在后;构造防水的材料简单粗陋,以材料防水的材料精细。下面看一看屋面演变规律以及防水材料的发展情况。 
  屋顶的演变有两个标志,一是屋顶坡度由大变小;二是防水材料的进步更新的变化。 
(2)屋面坡度变化的三个阶段 
   约一万年前的古代,人类从洞穴里走出,从巢中下来,建造最原始最简陋的茅草屋,原木人字架,两脚落地,呈三角形(△),披以茅草,坡度大于60°,史称天地根元造。这是坡屋面的原形,坡屋面形式始于此。 
  防水材料是茅草,它之所以能防水,全赖于坡度大,雨水流速急,再是赖于铺草很厚,残存在草上的雨水,不待下渗就已蒸干。但是霪雨连绵数日不晴,雨水从草缝中渗入。因此说,茅草并不是真正的防水材料,仅是原始用品而已,它只能在小跨度、大坡度的简陋房上使用,若大跨小坡就无能为力了。因此,祖先不能停留在茅草屋面,必须研制真正的更有效的防水材料,这是第一阶段。 
  约在公元前二千年诞生了黏土弧形瓦。从而推动了屋面的重大变化。屋顶坡度从60°降到45°以下,并且可以作到大跨度,秦阿房宫容万人,厅内竖五丈旗,由于瓦的出现,才出现了规模浩大造型辉煌的建筑。瓦成为屋面防水的主材料,统治屋面四五千年,直到19世纪出现比瓦更好的油毛毡防水材料,瓦才渐渐失去了作为防水功能的辉煌。 
  弧型粘土瓦上下搭接约为瓦长的一半,尽管搭接长,瓦缝还是渗水。人们力求挽救瓦,改良构造,研制出粘土平板瓦,防水能力又进了一步,屋面坡度降到26°34’,至此再也不无法降低坡度。要降低屋面坡,必须抛弃构造防水,走全封闭的材料防水道路,这是第二阶段。  >>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
  第三阶段是近百年来,西方吸取阿拉伯地区使用沥青的经验,研制出油毛毡。铺贴油毛毡整体封闭,不留一丝孔隙,雨水滞留在屋面上数日也不会渗入。油毛毡的诞生使屋面构造也发生了剧变,从构造防水转入到材料防水,屋面坡度从26°34’一下子降到平屋面,摘掉扣在墙上的大帽子,为屋面上的多功能利用提供了前提条件。当然油毡并不是完美的卷材,人们又致力于研制比油毡更耐久,物理性能更好的卷材,于是高分子卷材,改性沥青卷材,如雨后春笋,配合各种卷材的涂料亦纷至沓来,防水设计和施工技术日益提高。不仅能做间歇防水的平屋面,而且可以做浸水的水池、地下室。可以断言,屋顶演变规律是坡屋顶向平屋顶发展,平屋顶优良的防水材料和防水技术的进步发展的结果。如果反其道而行之,硬把平屋顶改为坡屋顶,实为返祖现象,违背屋顶发展规律的,不管喧哗得多么热闹从防水层面来说,也是历史的退步。 
  任何事物总不是绝对的,我指出坡屋顶日落西山,但不会绝迹,正如茅草屋顶一样,落后到不能再落后了,然而在很多农村民房中还存有稻草屋顶,在大城市里高级宾馆的门楼用稻草顶,亦有此例。因为存在的不一定是发展的。 
  建筑功能的多样性显示,大跨度建筑做平屋顶往往并不经济,做坡屋顶(轻型)反而更合适。如连跨大型厂房、大型体育馆、候机厅、农贸货场采用保温防水一体的压型钢板效果就很好。园林建筑中的亭堂廊,采用琉璃瓦屋顶与环境和谐,显得古朴幽雅;历史名人的纪念馆,采用仿古屋顶,能够引发追往思古之情,若用片石瓦、竹瓦会更添一番返回自然的韵味。加油站、遮阳亭采用膜结构,那现代化气息跃然目中,会使人感到建筑的丰富多彩和巍峨壮丽。

微信群
防水材料招商网是一把防水营销利剑
首页 电脑版 联系我们 返顶

© m.fsclzs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4 fsclzs.com 豫ICP备12009139号

Copyright © 2016 fsclzs.com 豫ICP备12009139号